优游平台注册◈ღ◈★,重工业◈ღ◈★。优游平台-优游国际平台注册◈ღ◈★,优游国际◈ღ◈★!优游平台登录入口◈ღ◈★,他曾跟弟子开玩笑说◈ღ◈★,他的人生与其说是“过五关斩六将”◈ღ◈★,不如说是一场又一场的侥幸◈ღ◈★,如今比乾隆干得还长◈ღ◈★,算是“超期服役”了◈ღ◈★。
方汉奇的博士生◈ღ◈★、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原所长尹韵公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◈ღ◈★,方汉奇从事的新闻史研究并不是热门学科◈ღ◈★,学生中把新闻史研究作为终身事业的更是不多◈ღ◈★,但方汉奇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◈ღ◈★,使他得以依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◈ღ◈★,成就了自己独到的学术影响力◈ღ◈★。
多年治新闻史◈ღ◈★,使得方汉奇的视角总是带着一种历史的纵深感◈ღ◈★。他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◈ღ◈★,从事新闻事业也要有立场和观点◈ღ◈★,少数人先知先觉◈ღ◈★,多数人后知后觉◈ღ◈★,极少数人不知不觉◈ღ◈★。他99岁了◈ღ◈★,经历过北洋军阀时期◈ღ◈★,从国民党专制时期过来◈ღ◈★,新中国成立后又历经多次政治运动◈ღ◈★,最后亲历了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◈ღ◈★,很多认识都是逐步形成的◈ღ◈★。研究新闻史的意义就是以史为鉴◈ღ◈★,吸取经验教训◈ღ◈★,这样就可以不再做蠢事◈ღ◈★。
方汉奇读中学时的梦想是能像邹韬奋◈ღ◈★、范长江◈ღ◈★、萧乾等名记者一样◈ღ◈★,“相机身上挂◈ღ◈★,足迹遍天下”◈ღ◈★。填写大学志愿时◈ღ◈★,他全报了新闻系◈ღ◈★。1946年◈ღ◈★,他考入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◈ღ◈★,毕业后进入上海新闻图书馆担任研究馆员◈ღ◈★,负责《申报》史整理工作◈ღ◈★。
方汉奇的父亲方少云曾担任过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◈ღ◈★,新中国成立后方汉奇一家有的去了中国港台地区◈ღ◈★,有的在美国定居◈ღ◈★。方汉奇中学时按学校要求加入过“三青团”◈ღ◈★,虽然从没参加过该组织的活动◈ღ◈★,但这段经历加上家庭背景◈ღ◈★,让他无缘记者工作◈ღ◈★。他就专心研究《申报》◈ღ◈★,读完已出版的78年的全部27000余份《申报》◈ღ◈★,三年摘录了两万多张卡片◈ღ◈★。
1951年◈ღ◈★,方汉奇受邀去圣约翰大学兼职讲授新闻史专题◈ღ◈★,受到上海《解放日报》编委罗列的赏识◈ღ◈★。1953年◈ღ◈★,罗列出任北大中文系副主任兼新闻教研室主任◈ღ◈★,就把方汉奇调去教新闻史◈ღ◈★。
此时◈ღ◈★,新闻史没有一本通用教材◈ღ◈★,方汉奇只能边备课边讲◈ღ◈★。在北大工作的五年◈ღ◈★,他翻阅了大量旧报刊◈ღ◈★,看了2000多本书◈ღ◈★。
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退休教授曹璐在1955年考进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◈ღ◈★,第二年开始上方汉奇的新闻史课◈ღ◈★。曹璐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◈ღ◈★,方汉奇上课往往只拿几张卡片◈ღ◈★,把新闻事件◈ღ◈★、人物和时代背景讲得生动翔实◈ღ◈★,深入浅出◈ღ◈★。方汉奇记忆力超群◈ღ◈★,曹璐至今记得他大段背诵《警世钟》《猛回头》等名篇◈ღ◈★。
1958年5月◈ღ◈★,方汉奇带着曹璐等几名学生到《保定日报》实习◈ღ◈★。他们去报社排字车间学排版◈ღ◈★,方汉奇学得最好最快◈ღ◈★,排版速度连年轻人都比不过◈ღ◈★。几个月后◈ღ◈★,实习结束◈ღ◈★,他们返回北京后才得知◈ღ◈★,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已于9月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◈ღ◈★。
那时正是“大跃进”时期◈ღ◈★,很快各种政治运动接踵而至◈ღ◈★。方汉奇成了一位“老运动员”◈ღ◈★,去食堂打饭常常排在队伍最后面◈ღ◈★。他曾被关“牛棚”三年◈ღ◈★,笑称人大附近所有屋顶都上过◈ღ◈★,所有下水道都钻过◈ღ◈★,每一个厕所坑都清理过◈ღ◈★,被“改造”得身强体健◈ღ◈★。
“文革”时期新闻史人物只能研究毛泽东和鲁迅◈ღ◈★,前者研究的人太多了◈ღ◈★,而研究鲁迅办报活动的人还没有◈ღ◈★,方汉奇就选择了研究鲁迅◈ღ◈★。那时开会不断◈ღ◈★,他总是坐在角落里◈ღ◈★,偷偷做卡片◈ღ◈★。他说◈ღ◈★:“几十年来◈ღ◈★,能研究时我就研究◈ღ◈★,不能研究时我就不研究◈ღ◈★。”其实◈ღ◈★,他并未停止过研究◈ღ◈★,只是不“明目张胆”地研究◈ღ◈★。他有个信念◈ღ◈★,坚持做学问◈ღ◈★,总有一天用得着◈ღ◈★。
《方汉奇传》作者◈ღ◈★、南京财经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教授刘泱育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◈ღ◈★,方汉奇在任何时候都积极乐观◈ღ◈★。换言之猩球崛起2◈ღ◈★,他能以一种审美的眼光来对待各种逆境◈ღ◈★,如辛弃疾的《鹧鸪天不寐》中所写◈ღ◈★:“随巧拙◈ღ◈★,任浮沉◈ღ◈★。”
1981年◈ღ◈★,他撰写的《中国近代报刊史》出版优游平台-优游平台注册-优游国际平台【官方网站】◈ღ◈★。他为这部书已积累近30年◈ღ◈★,做了2.5万张卡片◈ღ◈★,写了57万字◈ღ◈★。
新闻学家戈公振1927年出版的《中国报学史》是中国第一部新闻业通史著作◈ღ◈★,《中国近代报刊史》被视为继《中国报学史》之后“50年来第一部有影响的新闻史专著”◈ღ◈★。业界称方汉奇和戈公振是中国新闻史领域“两座高峰”◈ღ◈★,方汉奇说◈ღ◈★:“戈公振是高峰◈ღ◈★,我只是个小丘陵◈ღ◈★。”他说这部书受时代局限有很多不够妥当之处◈ღ◈★,但再版时他也不计划修订◈ღ◈★,因为任何作品都是历史产物◈ღ◈★,留给后人研究吧◈ღ◈★。
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曾说◈ღ◈★,方汉奇所做的工作◈ღ◈★,对于新中国的新闻学来说◈ღ◈★,就如同是第一张地图◈ღ◈★。“没有地图◈ღ◈★,你怎么知道哪里有重要的城市◈ღ◈★、重要的矿产◈ღ◈★、重要的人?”
1978年8月◈ღ◈★,中国人民大学复校◈ღ◈★,新闻系随之恢复◈ღ◈★。那一年◈ღ◈★,尹韵公考入人大新闻系◈ღ◈★。他回忆◈ღ◈★,改革开放之初◈ღ◈★,全国新闻系(专业)只有人大◈ღ◈★、复旦◈ღ◈★、暨南大学和北京广播学院(现中国传媒大学)四家◈ღ◈★,以人大和复旦的新闻系影响力最强◈ღ◈★。那时课堂气氛很活跃◈ღ◈★,教室坐得满满当当◈ღ◈★,最后一排都是外校老师◈ღ◈★,他们来人大进修取经◈ღ◈★,再回去创办新闻院系◈ღ◈★,人大很多老师也被其他院校邀请去做指导◈ღ◈★。
1979年成为北京广播学院第一批研究生的郭镇之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◈ღ◈★,1980年北京广播学院为了解决专业课程不足的问题◈ღ◈★,将人大教新闻史的方汉奇◈ღ◈★、傅显明◈ღ◈★、张隆栋等教师“一锅端”地请来上课◈ღ◈★。大家很佩服这些老先生的学问◈ღ◈★,方汉奇一头银发◈ღ◈★,矫健敏捷◈ღ◈★。
他讲邵飘萍采访“府院之争”◈ღ◈★,提到调停人◈ღ◈★、副总统冯国璋时说“这位冯国璋正是当今笑星冯巩的祖爷爷”◈ღ◈★,教室齐声“哦——”◈ღ◈★。他讲到梁启超时说◈ღ◈★:“那时有位叫蒋百里的◈ღ◈★,写了一部5万字的《欧洲文艺复兴史》◈ღ◈★,请梁启超作序◈ღ◈★。梁启超‘纵笔所至◈ღ◈★,略不检束’◈ღ◈★,洋洋亦达5万字◈ღ◈★。蒋百里很为难◈ღ◈★,只得劝梁启超另出一本书◈ღ◈★,这便是较有分量的《清代学术概论》◈ღ◈★,这本书的序便由蒋百里作了◈ღ◈★。”教室里笑声不止◈ღ◈★。他又说◈ღ◈★:“蒋百里后来因故自杀◈ღ◈★,未遂住院◈ღ◈★,竟因祸得福◈ღ◈★,与护理他的日本护士恋爱了◈ღ◈★,他们以后生有一女◈ღ◈★,正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夫人蒋英◈ღ◈★。”大家又是恍然大悟◈ღ◈★。
新闻史课堂很受欢迎◈ღ◈★,但新闻史研究事业仍是冷门◈ღ◈★。1982年◈ღ◈★,尹韵公这一届要做毕业论文◈ღ◈★,班上同学都想成为记者或报告文学作家◈ღ◈★,所以都选了新闻理论或采访写作◈ღ◈★,没有人选方汉奇的新闻史◈ღ◈★。那时尹韵公因发表过一些颇有影响的史学文章已崭露头角◈ღ◈★,新闻系系主任秦珪动员他◈ღ◈★:“方老师那么大学问◈ღ◈★,没人选他的研究方向说不过去◈ღ◈★。”尹韵公就成了唯一一位选报方汉奇为指导老师的毕业生◈ღ◈★。
1984年1月◈ღ◈★,人民大学新闻系的方汉奇◈ღ◈★、甘惜分与复旦新闻系的王中成为中国第一批新闻学博导◈ღ◈★。尹韵公说◈ღ◈★,第一届博导含金量很高◈ღ◈★,要求也高◈ღ◈★,两年内招不到博士就会被取消博导资格◈ღ◈★。第一年甘惜分招到童兵一人◈ღ◈★,方汉奇没有招到◈ღ◈★。
第二年◈ღ◈★,尹韵公即将硕士毕业◈ღ◈★,方汉奇三次到学生宿舍动员他报考自己的博士生◈ღ◈★。最终◈ღ◈★,方汉奇招到了三位博士生◈ღ◈★,其中就包括尹韵公和郭镇之◈ღ◈★。
本来方汉奇希望郭镇之的博士论文写中国女性新闻史◈ღ◈★,因为她读研究生期间研究过秋瑾和《中国女报》◈ღ◈★,又是新中国第一位新闻学女博士优游平台-优游平台注册-优游国际平台【官方网站】◈ღ◈★。但郭镇之提出写中国电视史◈ღ◈★,那时电视刚刚兴起◈ღ◈★,她认为研究前景更广阔◈ღ◈★。方汉奇很支持◈ღ◈★,从那时起◈ღ◈★,本来没时间看电视的方汉奇开始看电视了◈ღ◈★。郭镇之曾想要用“中国电视三十年”作为论文题目◈ღ◈★,方汉奇认为不够大气◈ღ◈★,改为“中国电视史稿”猩球崛起2◈ღ◈★。
20世纪80年代猩球崛起2◈ღ◈★,关于新闻“有学”“无学”的论争遍布学界业界◈ღ◈★。尹韵公解释◈ღ◈★,之所以有这一争论◈ღ◈★,是因为新闻理论紧贴新闻实践前沿◈ღ◈★,但跟得太紧就会有不确定因素◈ღ◈★,成果淘汰得快◈ღ◈★,做研究有不确定感猩球崛起2◈ღ◈★。而新闻史学则向历史靠拢◈ღ◈★,研究对象比较稳定◈ღ◈★,成果也较稳定可靠◈ღ◈★,容易得到公认◈ღ◈★。
尹韵公说◈ღ◈★,新闻史专业的开疆拓土始于方汉奇◈ღ◈★。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◈ღ◈★,方汉奇陆续组织编写了《中国新闻事业简史》《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(1949—1988)》和《中国新闻事业简史》(第2版)等多部教材◈ღ◈★,填补了国内空白◈ღ◈★。
1989年◈ღ◈★,方汉奇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新闻史学会◈ღ◈★,这是目前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唯一的国家一级学会◈ღ◈★。方汉奇任首任会长◈ღ◈★,几任继任会长赵玉明◈ღ◈★、程曼丽◈ღ◈★、陈昌凤◈ღ◈★、王润泽都是他的学生◈ღ◈★。1997年◈ღ◈★,经方汉奇等人推动◈ღ◈★,新闻传播学被评定为一级学科◈ღ◈★。1999年◈ღ◈★,方汉奇等老一辈新闻史专家从1986年起组织50位学者编写的《中国新闻事业通史》三卷本出齐◈ღ◈★。
方汉奇不仅是中国新闻史学会创会会长◈ღ◈★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首届召集人◈ღ◈★,还长期担任吴玉章奖金新闻学评议组召集人◈ღ◈★。刘泱育说◈ღ◈★,他这三个身份影响的不仅仅是新闻史学界◈ღ◈★,还影响着整个中国新闻传播学界◈ღ◈★。
进入21世纪◈ღ◈★,包括北大和清华在内的一批高校陆续成立了新闻院系◈ღ◈★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常务副院长◈ღ◈★、教授陈昌凤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◈ღ◈★,这和方汉奇的影响力密不可分◈ღ◈★。
1998年是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◈ღ◈★,也是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80周年◈ღ◈★,方汉奇发表文章◈ღ◈★,赞誉北大是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的摇篮◈ღ◈★。他还以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身份◈ღ◈★,联合中国记协组织召开“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”纪念座谈会◈ღ◈★,邀请北大当时主管文科的副校长何芳川出席◈ღ◈★。何芳川做了题为“重整旗鼓◈ღ◈★,再创辉煌”的发言◈ღ◈★,他引用方汉奇文章中的话◈ღ◈★,说北大这个新闻教育的摇篮摇着摇着把孩子给摇没了◈ღ◈★,在新闻教育方面◈ღ◈★,“北大将登高一呼”◈ღ◈★。
当月优游平台-优游平台注册-优游国际平台【官方网站】◈ღ◈★,北大就启动了筹建工作◈ღ◈★,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师陈昌凤也参与其中◈ღ◈★。方汉奇提供了很多建议和帮助◈ღ◈★,还写了纸条或手信◈ღ◈★,让陈昌凤带上去多方联系◈ღ◈★。2001年5月猩球崛起2◈ღ◈★,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正式恢复成立优游平台-优游平台注册-优游国际平台【官方网站】◈ღ◈★。陈昌凤在建院时担任副院长◈ღ◈★,负责教学和学科建设工作◈ღ◈★。
新闻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◈ღ◈★,报考方汉奇博士生的人也越来越多◈ღ◈★,招生早已不成为问题◈ღ◈★。他培养了大批新闻史学博士和博士后◈ღ◈★,这些人又招收和培养了自己的新闻史学博士◈ღ◈★。
2004年◈ღ◈★,方汉奇办理退休手续◈ღ◈★,随即被学校返聘◈ღ◈★。2023年11月◈ღ◈★,他的最后一位博士生周航屹通过论文答辩◈ღ◈★,顺利毕业◈ღ◈★。97岁的他正式结束新闻教育生涯◈ღ◈★,至此他已培养了50多位博士生◈ღ◈★。
方汉奇的家在人大校内的宜园◈ღ◈★,步行到新闻学院只要三分钟◈ღ◈★。卸下博导身份后◈ღ◈★,他说自己没有任务也没有压力了◈ღ◈★,每天就是看书看报◈ღ◈★。
他书房的书架三面环墙◈ღ◈★,一直到天花板◈ღ◈★。他的大部分藏书已送给人大新闻学院◈ღ◈★,但他的书架仍然摆得很满◈ღ◈★。他做的10万余张学术卡片◈ღ◈★,一些被毁掉了◈ღ◈★,余下几万张交由人大新闻学院史论部收藏◈ღ◈★。他多年来的集报成果◈ღ◈★,现存于人大新闻学院资料室◈ღ◈★。
方汉奇总是保持着新闻人的敏锐和好奇◈ღ◈★。早在1998年左右◈ღ◈★,他就买了一台386型号电脑◈ღ◈★,成了国内最早一批网民◈ღ◈★。他用一只手指学会了五笔打字◈ღ◈★,自嘲这是“一指禅”◈ღ◈★。他感慨◈ღ◈★,胡适当年研究《水经注》找材料花了20多年◈ღ◈★,在网络时代用电脑检索一个星期就能搞定◈ღ◈★。
2010年11月29日◈ღ◈★,方汉奇开通微博◈ღ◈★,粉丝最高时有170多万◈ღ◈★。他是活跃用户◈ღ◈★,发了一条“想去西藏◈ღ◈★,怕高原反应”◈ღ◈★,几分钟后又发了一条“想去阿拉斯加◈ღ◈★,怕那里太冷”◈ღ◈★,引发网友纷纷效仿“想……怕……”体◈ღ◈★。2013年11月13日◈ღ◈★,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◈ღ◈★,他发了一条微博◈ღ◈★:“三中全会开过◈ღ◈★,果然有了很多新的政策和举措◈ღ◈★。中国这条船不仅船体大◈ღ◈★,船上的人也多◈ღ◈★。掉头转向都不能太猛◈ღ◈★。哪怕碎步前进◈ღ◈★,也是好的◈ღ◈★。只要坚持改革◈ღ◈★,中国的前景就看好◈ღ◈★。”
陈昌凤说◈ღ◈★,方汉奇看起来很淡泊◈ღ◈★,不太表达感情◈ღ◈★,但实际上很细腻◈ღ◈★。20世纪90年代初◈ღ◈★,方汉奇第一次去台湾◈ღ◈★,从父母的坟上捧回一把土◈ღ◈★,装在小磁碟里◈ღ◈★,放在窗台上优游平台-优游平台注册-优游国际平台【官方网站】◈ღ◈★。土里萌生出小芽◈ღ◈★,长出野草◈ღ◈★,开出淡蓝色小花◈ღ◈★。
2015年◈ღ◈★,相伴60多年的夫人黄晓芙在医院病危◈ღ◈★,陈昌凤去向方汉奇通报情况◈ღ◈★,方汉奇泪流满面◈ღ◈★。他们很恩爱◈ღ◈★,方汉奇出门会给黄晓芙买她爱吃的冰激凌◈ღ◈★,生日时送她玫瑰花◈ღ◈★,动手给她改装不太舒适的轮椅◈ღ◈★,去医院探视会亲一下她的额头◈ღ◈★。黄晓芙辞世后◈ღ◈★,方汉奇独自生活◈ღ◈★,学生们常去看他◈ღ◈★,在人民大学工作的王润泽等弟子总伴他身边◈ღ◈★。
这一年◈ღ◈★,方汉奇的老同事甘惜分百岁了◈ღ◈★。两人相差10岁◈ღ◈★,相知相识61年◈ღ◈★,风雨与共◈ღ◈★。方汉奇去探望他◈ღ◈★,笑着说◈ღ◈★:“他研究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◈ღ◈★,是新闻理论的一代宗师◈ღ◈★,但愿马克思别惦记着他◈ღ◈★,让他继续健康快乐地享受生活◈ღ◈★。”
首届新闻传播学学会奖终身成就奖提名方汉奇时◈ღ◈★,他以不够资格推辞◈ღ◈★,推荐了甘惜分和宁树藩◈ღ◈★。他说自己就是个教书的猩球崛起2◈ღ◈★,在新闻学◈ღ◈★、新闻教育等领域做了一点事情优游平台-优游平台注册-优游国际平台【官方网站】◈ღ◈★,岁数比较大◈ღ◈★,培养了一批学生◈ღ◈★,如此而已◈ღ◈★。
陈昌凤近年在做人工智能和媒介伦理的相关研究◈ღ◈★,方汉奇很感兴趣◈ღ◈★。他很着迷开车时自由的感觉◈ღ◈★,但他的年纪已不允许考驾照◈ღ◈★。他希望能等到汽车智能化的那一天◈ღ◈★,他就可以开车了猩球崛起2◈ღ◈★。
他的腿脚已不似从前敏捷◈ღ◈★,但还是很想出门◈ღ◈★,有时会对陈昌凤说◈ღ◈★:“你什么时候再去西藏?把老头儿我也捎上吧◈ღ◈★!”去年他琢磨会了打车软件◈ღ◈★,成功打了一次车出门◈ღ◈★,学生们听说后都吓坏了◈ღ◈★,“这么大年纪乱跑可不得了”◈ღ◈★,很快就不由分说把他的软件卸载了◈ღ◈★。
方汉奇至今每天在电脑上用word文档记日记◈ღ◈★,文件夹里分门别类收存着很多资料◈ღ◈★。他将截至2021年的180余万字日记独家授权给刘泱育◈ღ◈★,供他撰写《方汉奇年谱长编》◈ღ◈★。日记包括三类◈ღ◈★:第一类是残存的“文革”日记◈ღ◈★,约5万字◈ღ◈★,记录了他被关“牛棚”半年多的见闻◈ღ◈★;第二类是“断片日记”◈ღ◈★,约4万字◈ღ◈★,记录了他2002年后去广州◈ღ◈★、海南◈ღ◈★、伦敦◈ღ◈★、芝加哥的行程◈ღ◈★;第三类是“连年日记”◈ღ◈★,约173万字◈ღ◈★,从2010年初至2021年末◈ღ◈★,平均每天约400字◈ღ◈★,记下了他83岁到95岁的日常◈ღ◈★。
方汉奇身边的人都认为◈ღ◈★,有事做◈ღ◈★、不计较◈ღ◈★、宠辱不惊◈ღ◈★,是他长寿的重要原因◈ღ◈★。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原院长吴廷俊告诉《中国新闻周刊》◈ღ◈★,方汉奇曾自我评价说◈ღ◈★,自己“只是心态较好◈ღ◈★,不嘀咕◈ღ◈★,该吃吃◈ღ◈★,该喝喝◈ღ◈★,不知老之已至而已”◈ღ◈★。
2017年◈ღ◈★,方汉奇荣获“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”◈ღ◈★,把100万元奖金悉数捐给了中国新闻史学会◈ღ◈★。转账当天◈ღ◈★,银行工作人员疑心他遭到诈骗◈ღ◈★,差点报了警◈ღ◈★。最终◈ღ◈★,这笔奖金用于在中国人民大学设立“方汉奇基金”◈ღ◈★,以推动新闻学◈ღ◈★、新闻史研究和新闻传播学科发展◈ღ◈★。
但对于新闻教育◈ღ◈★,方汉奇不希望摊子铺得太大◈ღ◈★,他说◈ღ◈★:“要与时俱进◈ღ◈★,实事求是优游平台-优游平台注册-优游国际平台【官方网站】◈ღ◈★,一味追求数量会导致就业困难◈ღ◈★。”他想送给未来的新闻研究者一句话◈ღ◈★:“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◈ღ◈★,掌握充分的第一手材料◈ღ◈★,作出合乎事实和历史的判断◈ღ◈★,这是我的基本观点◈ღ◈★。”
方汉奇最大的遗憾是没当成记者◈ღ◈★,他说如果来生有机会◈ღ◈★,就在年轻时先当记者◈ღ◈★,再做编辑◈ღ◈★,最后研究新闻历史和理论◈ღ◈★。他说◈ღ◈★:“岂能尽如人意◈ღ◈★,但求无愧于心◈ღ◈★。”